一、公共缅甸语的概念与特征
缅甸简介
缅甸,国名全称缅甸联邦(Union 0f Myanmar),位于亚洲中南半岛的西北部,形状呈长菱形,南北最长约2050公里,东西最宽约850公里,全国面积67658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国家。 缅甸北部和东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和泰国为邻,西部和西北部与孟加拉国和印度毗连。西南濒临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与邻国的陆地边界线总长约6000公里,其中与中国的边界线长约2100多公里。
缅甸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缅甸政府宣称全缅甸境内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民族有7个,即缅族、掸族、克伦族、克钦族、克耶族、孟族、若开族。其他民族都是上述民族的支系。缅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一带。缅族属蒙古人种,起源于中国西北蒙古高原的边缘和西藏东北部、甘肃南部地区,属羌族的一个支系。公元7世纪中叶南迁至缅甸境内。ll世纪时,建立了以缅族为主体的蒲甘王朝。克伦族是缅甸第二大民族,总人口近200万,主要分布在克伦邦和克耶邦。源于中国西北的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克耶族与克伦族是兄弟民族,1951年前被称之为“红克伦”,属克伦族的一个支系,1951年缅甸议会决定把克耶族同克伦族分开,单独建邦。掸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缅甸主要集居在掸邦,人口约130多万人。克钦族也是一个跨境民族,在缅甸克钦族约有45万多人,主要聚居在克钦邦,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东部。若开族亦称阿拉干族,主要聚居在缅甸西部若开邦。族源与缅族相同,语言相似,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孟族是缅甸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灿烂的古老文化,主要聚居在孟邦,人口约100多万。源于中国青藏高原。
2、主要城市及观光旅游地
(1)仰光
仰光是缅甸的首都,也是缅甸南部名胜古迹最集中的地区。当你乘飞机飞临仰光市区,相距百里之外,你就会远远看见有一个金光耀眼的庞然大物耸立于云端,那就是被誉为东南亚三大佛教奇迹之一的仰光大金塔。仰光大金塔全名“瑞达光大金塔”,建在仰光市丁固达拉山岗上。相传,2500多年以前,缅甸普迦罗婆胝城(今仰光市)有兄弟二人赴印度经商,路遇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坐禅说法,兄弟二人闻法解悟,从此皈依佛门。佛祖赐发8根,兄弟二人将佛发带回,在丁固达拉山岗上建一小塔并将佛发珍藏于内,以供朝拜,此塔便是现大金塔的前身。初建时高度只有66英尺,后经历代国王和百姓不断修葺扩建,今日大金塔的高度已达326英尺。大金塔占地面积为14英亩,四面建有大门,门两旁塑有高大的狮象。从大门到塔院由4条斜廊相连,塔院地面全用缅甸大理石铺就。金碧辉煌的大金塔高高耸立在塔院中央,四周有64座小金塔相围,与大金塔互相辉映,浑然一体。紧贴塔群。四面建有开放式大殿,殿内供有佛像,供游人朝拜。塔院内挂有两口古钟,一口为达亚瓦底王于1841年揖赠。重40吨。另一口是辛古王捐赠的,重26吨。游人至此,多敲钟祈祷。据称,敲此二钟3次,百事便可如愿以偿。大金塔由塔基座、钟座、钵座、莲座、蕉包座、宝伞、风标、钻球等部分组成,塔身贴有金箔约7吨重。宝伞上有风铃1485枚,其中金铃1065枚,银铃420枚,风吹铃响,金声玉振。钻球上镶嵌有4350颗钻石,93颗其它宝石,最大的一颗钻石重76克拉,举世罕见,价值连城。仰光地区除有金塔外。著名的佛塔还有小金塔、世界和平塔、大胜塔和博塔塘佛塔等。
(2)勃固市
勃固市位于仰光北面51英里处,它是缅甸古代勃固王朝的京都,历史上曾是全国文化中心和佛教圣地,市内有许多名胜古迹。瑞穆陶佛塔建筑在勃固市内杜达德那山岗上,塔高373英尺9英寸,是缅甸第一高塔,比仰光大金塔还高出近48英尺。塔内珍藏有佛发、佛牙和佛舍利。主塔周围有121座小佛塔相围,气势宏伟,蔚为壮观。瑞达良大卧佛建在勃固城北长满檀香木的山岗上。后被莽草淹没,少为人知。相传,在远古时代,勃固一片汪洋,只有一小沙洲露出水面。佛祖预言,此沙洲上将有一对鸳鸯飞来栖息,以后将兴起一个佛国。不久以后,果有一对鸳鸯降落,因沙洲太小只能落一只鸳鸯,故雌鸳鸯便落在雄鸳鸯背上了。公元14--16世纪时,勃固果真成为古都和佛教圣地。从此,鸳鸯成为勃固人的象征,勃固城也由此而得别名“鸳鸯城”。
(3)曼德勒市
曼德勒市是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的古都,有很多名胜古迹举世闻名。如曼德勒山、皇宫、摩诃牟尼大佛、古都陶佛塔、金庙等。曼德勒山位于曼德勒市北面,高326英尺,是缅甸著名的佛教圣地。山上山下建有很多佛塔和佛寺,比较著名的有素当卑佛塔和一尊高大的佛像。此外,山间还塑有许多反映佛本生故事的佛像。从山脚至山顶有3条由3000多级石阶组成的通道相连。近年来,有关部门为了方便旅游者又修筑了一条盘山路,小汽车可直达山顶。站在山顶,古皇宫的雄姿和整个曼德勒市的风光尽收眼底,是旅游者必去之处。曼德勒皇宫是贡榜王朝的宫殿,是缅甸民族的骄傲和缅甸传统文化的象征。公元1784年,贡榜王朝波道帕耶王率兵攻打若开,将此佛像通过水路运抵曼德勒。古都陶佛塔坐落于曼德勒山脚左侧,又名石经院,“以天下最大的书”著称于世。塔院面积13英亩,中央有一高耸的佛塔,四周有729块大理石碑林相围,上刻有全本三藏经文。石碑高5英尺,宽3,5英尺,厚5英寸。每块石碑都建有塔亭,石碑立在塔亭中央。据记载,古都陶佛塔及碑林由贡榜王朝敏东王所建,1860年10月14日开工,1868年5月4日完工。费时7年6个月零14天,耗资2亿零2千6百万银元。碑林建成后,敏东王曾宣布若有发现一错字者赏金元宝一个,结果无一人前来领奖。
(4)蒲甘
蒲甘是缅甸最早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的京都,缅甸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在方圆16平方英里的土地上,现存佛塔仍有2217座,被誉为“万塔云城”。著名的佛塔有瑞喜宫佛塔、阿难陀佛塔、他冰瑜佛塔、达玛央吉佛塔和苏拉牟尼佛塔。瑞喜宫佛塔是蒲甘地区最古老的佛塔,公元1031年由阿奴律陀王始建,1090年由其子江喜陀王建成,是一座全部用巨石块砌成的佛塔。塔高165英尺。塔基壁上嵌有547块绘有佛祖故事的釉陶画,塔下珍藏有佛祖前额的皮肤、翡翠佛像等宝物。塔院旁建有1960年周恩来总理生前访缅时捐赠的佛亭。据传,建塔前,阿奴律陀王让白象驮着佛祖前额的皮肤信步而走,在其停下来的地方建塔。结果,白象停在一沙丘上。故瑞喜宫佛塔意即建在沙丘上的塔。阿难陀佛塔是蒲甘地区最美的佛塔。塔高168英尺。塔底座呈十字架形,中央是一个印度式的方形大佛窟。四面拱门内各有一高18英尺独木雕刻的佛像,分别用檀香木、柚木、松木和玉兰木雕成,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其中一尊佛像,当你站在佛像前仰视时,佛像面容庄重;但后退20米处再看时,佛像开始微笑起来,面容慈祥可亲。佛塔内外的墙壁上有数不清的精美壁画、浮雕和佛像,阿难陀佛塔,造型新颖,比例适中,采光和通风良好,兼之拥有大量的雕刻和壁画,实为缅甸佛塔之佼佼者。他冰瑜佛塔是蒲甘地区最高的佛塔,公元114年阿隆悉都王所建。塔高201英尺,共有7层塔坛,内有通道,可盘旋而上直达第七级塔坛,站在第七级塔坛上,整个蒲甘景象一览无遗。达玛央吉佛塔是蒲甘地区最大的佛塔,公元1170年那拉都王所建。塔底座为正方形,边长294英尺·高160英尺。塔内有通道直通塔顶。该塔不仅是蒲甘最大的佛塔t而且也是建筑艺术最好的佛塔。整个塔体全部由大块红砖砌成,砖与砖之间没有水泥相连却结合十分紧密,不仅看不见缝隙,甚至连针都插不进去,令人叹为观止。
3、民俗
(1)礼仪
缅甸人性情温和,热情好客,温文尔雅,缅甸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常见的礼节有合十礼、行止站卧礼、坐拜礼、跪拜礼、送物礼、拜访礼、赤脚见僧拜佛礼等。
合十礼是在缅甸最常见的一种礼节。平时,缅甸人见到僧侣,小辈见到长辈,下级见到上级都要行合十礼。行合十礼时,两脚立正,双手合掌于胸前,头稍向前倾。并说:“您好!”“您吉祥如意!”如果手里拿有雨伞或其它物品,可用另一只手象征性地行合十礼。
缅甸人当小辈欲从长辈面前通过时,必须躬身俯首轻轻地走过,不能大摇大摆,更不能撩起筒裙。聆听长辈讲话时,要目视长辈,双脚成立正姿态。与长辈交谈,要回答“是”或“不是”,不能以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反对。与朋友谈话,不能把脚抬到椅子上,更不能露出膝盖或大腿,否则是对朋友的极大不尊重。无论何时何地与长辈坐在一起时,小辈坐的高度不能超过长辈,不然会被视为对长辈的不尊。
在缅甸,每当老师走进教室,大会主席步入会场,机关领导进入办公室,放电影前唱国歌时,学生、与会者、职员或看电影的人都要行站拜礼。行站拜礼时要起立,两脚并拢,双腿挺直。手自然下垂,目视正前方,成立正姿态。
缅甸人见到比较熟悉的老人、上级或学者时,如果他们正坐在地板上,要行坐拜礼。行坐拜礼时,面向受拜者跪下,双膝并拢,双脚心朝上,身体重心后移,将臀部放在双脚心上坐定。坐拜者若为男性,要把双手放在膝部,头前倾约15度。1秒钟后恢复原状。女性要把双手前伸,使指尖刚好触在地板上,头前倾15度,1秒钟后复原。
五体投地礼是缅甸一种大礼。缅甸人拜见佛、法、僧、父母和师长时,或当小辈出远门向长辈辞行时,都要行此大礼。行礼时,先蹲于地,双手合十举至头顶。身体前倾,手心朝下触地。使双脚、双膝、双肘、双手和额头五个部位接触地面,礼毕,恢复双手合十举至头顶蹲坐状,如此反复3次为止。
禁忌种种
缅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度,绝大多数人笃信佛教。佛塔和佛寺比比皆是,到处可见。缅甸人一有闲暇,便去拜佛听经,朝拜佛塔,祈求平安。但无论是进佛寺,见法师,或是进入塔院,有一条严格的禁忌,那就是必须脱鞋,连袜子也不能穿。因为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最龌龊的物品。他们经常把那些最卑鄙最下贱之人比作是“挨鞋打之物”。在缅甸,如果有人被鞋打了,则认为是最不能令人忍受的耻辱。在缅甸人的心目中,佛塔和佛寺是最神圣的地方,僧侣则是佛祖的代表,绝不能穿最肮脏的鞋去拜佛、拜塔和见僧。否则,会极大地伤害缅甸人的感情。
缅甸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牛是广大农民进行农业耕作的主要依靠。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牛总是和农民们一起在土地上耕耘。自古以来,缅甸农民与牛相依为命,把牛视为“忠诚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为如此,很多缅甸人,尤其是缅甸农民忌吃牛肉,认为吃牛肉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背叛行为”。所以,当你宴请缅甸朋友时,千万要问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否则会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缅甸妇女喜欢穿一种缅语称为“特敏”的简裙。缅甸人视妇女的筒裙为不洁,严禁妇女把简裙晾晒在超过人头的高度。缅甸男人十分忌讳从晾晒的妇女筒裙底下钻过,认为这样会倒霉一辈子。由此,缅甸禁忌妇女登上佛塔的塔基,禁忌妇女往佛像身上贴金。
缅甸人认为头部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地方,一般不喜欢别人摸自己的头。所以,无论你与缅甸朋友多么亲密,不要去随意摸他的头。不然,缅甸人会认为你伤害了他的尊严。
(2)佛教习俗
到缅甸去访问或旅游,置身于虔诚的佛教国度里,所见所闻无不印有佛教影响的影子,你会身不由己地受到佛教思想的感染。
到缅甸人家里去做客,你会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供有佛龛。有钱人家供金佛、银佛、玉佛,收入一般的人家供木雕佛像,家境贫寒的人家供纸佛像。拜佛是缅甸人每天必做的一件大事。人们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场上去买各种鲜花插在佛龛上,然后早拜祈祷。晚上睡前还要进行晚拜。每逢节假日,缅甸人常到寺庙去拜佛听经,或到远近有名的佛塔去拜塔。
缅甸人历来十分尊敬僧侣。在古代,佛教大法师就是国王的国师。国王见国师必须赤脚膜拜。召见法师时要主动让开宝座以示尊敬。人们见到僧侣要停步,双手合十。躬身施礼。在现代,缅甸人对僧侣的崇敬之情丝毫未减。对僧侣讲话要用敬语,出门坐车或乘船,要给僧侣让坐。若因佛事出门,国家要负责给僧侣买票。求见僧侣要行五体投地礼。哪怕是亲生父母见了刚刚入佛门的儿子也要行此大礼。
(3)动植物崇拜
缅甸人崇拜的动植物很多,有白象、狮子、妙声鸟、猫头鹰、榕树、番樱桃花等。这些崇拜物多与信仰有关,源于佛经故事和传说故事。
缅甸人崇拜的番樱桃花实际上并不是花,而是一种蒲桃属树木的嫩枝,因缅甸人崇拜它,故称之为“花”。缅甸人认为番樱桃花是吉祥之花、胜利之花。因此,缅甸人常用它供佛。此外,缅甸青年结婚时,要用浸有番樱桃花的香水灌礼和洗手。每年过泼水节时,用番樱桃花蘸水向人身上抖洒,认为可以消除邪恶。带来吉祥。学生考试时,手持番樱桃花进入考场,可以如愿以偿。战士远征凯旋归来,姑娘们常献上一束番樱桃花,表示祝贺。缅甸司机出车,常见在车前插有一束番樱桃花,以期出车大吉,平安顺利。
(4)讲究的服饰
缅甸地处热带,气候潮湿炎热,所以缅甸人的服饰一般注重“薄”和“透风”。在缅甸。无论男女都穿筒裙。男子的筒裙在缅语中称作“笼基”或“布梭”,意为“把身体裹严实的布”,一般用细格布合缝而成,多为深色。有带菱形隐格的,也有带不同颜色方格的。穿时,将笼基套于下身,将结打于肚脐处。常见有人在打结时,故意打出一个兜儿,以装一些零碎物品。缅甸最有名的笼基要数若开笼基,其特点是随着角度的变化,颜色也不断变化,走起路来闪闪发光,十分体面。缅甸女子的筒裙在缅语中称为“特敏”,意为“妇女遮体用的布”。古代特敏,上面加有裙腰,但取消了下摆,走起路来方便。女子简裙用料讲究,颜色鲜艳,常印有大花或波状花纹。穿时不像男子那样在肚脐处打结。而是根据个人的习惯把裙腰头掖在左面或右面的腰间。缅甸女子穿筒裙讲究长度,一般要掩住脚面。不能把脚更不能把小腿露在外面,否则就是不文雅的行为。缅甸人的上衣,男子一般穿立领长袖汗衫。正式场合时,汗衫外面还要穿无领长袖对襟的外套,样子很象中国的“马褂”。女子穿无领长袖偏襟紧身短上衣,用料讲究。既薄又透,颜色艳丽,内衬胸衣。正式场合时,女子常披有丝质大披巾,以掩饰胸部轮廓,讲究文雅大度。缅甸男子在集会、庆典,婚礼和接触国宾时要戴礼帽,缅文中称作“岗包”,意为“包头之物”。岗包一般为丝质,有淡黄色的,也有粉红色的。岗包饰有“巾尾”。古时,国王戴的岗包,在脑后竖起一叶巾尾,象征国王的威严和正直。王宫大臣在脑后竖起两叶巾尾。平民百姓则在脑的右边竖起一叶巾尾。现代缅甸人戴的岗包不分地位高低贵贱,一律竖起或下垂一叶巾尾。在缅甸,无论男女平时都不穿袜子,只穿人穿拖鞋或各种现代款式的拖鞋。
(5)饮食特点
缅甸人习惯上一天只吃两顿正餐。上午10时前后吃早餐,下午5时前后吃晚餐。早起时,喝茶、吃点心。缅甸人的主食主要是自米饭,也吃拌饭、油焖饭、肉焖饭、炒米饭、椰汁饭、八宝饭等。除米饭外,缅甸人也喜吃面条和米粉。比较常见的有凉拌面、热炒面、卤汁面、椰汁面、鱼汁米粉等。其中,椰汁面和鱼汁米粉是缅甸人最喜欢吃的。缅甸人常吃的副食有鸡、鱼、虾、蛋、猪肉以及各种蔬菜。缅甸人喜欢吃淡水鱼,如黑鱼、鲇鱼、鲤鱼、草鱼等·不喜欢吃海鱼。缅甸人的饭桌上总有一种叫作“鄂毕觉”的炸虾酱小菜,这是他们每餐饭必备的菜肴。缅甸人常说:“没有鄂毕觉·吃饭不香甜。”缅甸人最喜欢喝的是一种用山茄叶做的酸菜汤,饭后吃上一碗,既清口又助消化。缅甸人除吃熟菜外,还喜欢吃凉拌菜。如凉拌姜丝、拌洋葱丝、拌生菜、拌木瓜丝、拌芒果丝等。
缅甸人的饮食特点是:
(1)辣味浓。不论做什么菜都喜欢放辣子。(2)油腻大。缅甸人不管做什么菜都放很多油。(3)炸食多。如炸鸡、炸鱼虾、炸葫芦条、炸香蕉等。(4)拌食多。如拌饭、拌面、拌水果、拌蔬菜等。(5)酸味菜多。喜吃酸中带成的菜或汤。(6)喜吃用椰肉、椰汁和棕糖制作的食品。许多凉拌菜和各种点心中都放有椰肉,椰汁或棕糖。一般说来,上缅甸人喜欢食棕糖制作的食品。下缅甸人爱吃椰肉、椰汁制作的食品。
(6)缅甸的泼水节
缅甸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浴榕节、安居节、点灯节、光明节、赛马节、划船节、拜塔节、泼水节等20多个节日。但最大的节日要数泼水节。
(7)用脚划船
凡是到缅甸旅游的人都会到茵丽湖去一饱眼福,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风异俗实在令人着迷。在长14英里、宽7.5英里的广阔水面上,波平如镜、清澈见底。茵丽人长年生活在湖中,在水上建起了房屋、田园、集市和佛塔,形成了“水上人家”、“水上田园”、“水上市场”、“水上佛塔”等别具一格的生活景观。但最使你感到惊奇的还是茵丽人用脚划船的习俗。茵丽族人一辈子生活在水上,出门就是水,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船。但茵丽人划船不是用手而是用脚。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般用左脚站在船板上。右手握住桨柄,右脚悬空荡桨。划船时,手、腰、脚同时用力荡桨,使小船飞速向前。左手用来起平衡作用。茵丽人无论是生产、捕鱼、运输,还是平日赶集、拜佛都用脚划着小船在湖面上往来穿梭,练就了用脚划船的本领。假如你问茵丽人为什么不用手而用脚划船,茵丽人会高兴地告诉你,他们用脚划船主要有两条原因。第一条是用脚划船比用手划船力量大,小船速度快。第二条是他们一辈子生活在水面,从不走路,为了保持四肢发育平衡才用脚划船的。
(8)布朗族妇女脖子长
缅甸布朗族妇女,无论是小女孩子还是老妇人,个个都是长脖子,并且还在长脖上套上很多铜环,非常奇特。但是布朗人却认为这恰恰是一种美的象征和美的装饰。布朗族小姑娘5岁时,大人们便开始往她的脖子上套铜环。套多少,依贫富而定。一般说来,少则16个,多达22个。不仅往脖子上套,而且还往小腿上套,有的竞达30个。铜环为实心。有人估计,一位布朗族妇女身上套的铜环总量约达26斤。据说,布朗族妇女往脖子上套铜环来源于一个传说故事:从前,缅甸布朗族与干漾族为同一民族。干漾族国王有一儿一女。一次,国王遣其子带许多金银财宝赴中国朝贡南昭王。归来时,带回了南昭王送给干漾公主的银环等礼物。公主对银环爱不释手,索性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由此,布朗族妇女们开始效仿,遂形成了布朗族妇女的一种传统装饰习惯。只因为银环太贵重,一般人做不起,便将银环改成了铜环,久而久之,布朗族妇女的胸腔缩小。脖子变长了。
(9)宗教信仰
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据1992年缅甸官方统计,在全国约4150万人口中,信仰佛教的约有350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90%。信仰基督教的约有21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信仰伊斯兰教的约有16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信仰印度教的约有2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0.5%。
新译通翻译的领域
机械翻译、电子翻译、通讯翻译、航天翻译、航空翻译、医药翻译、卫生翻译、生物翻译、医疗器械翻译、化工翻译、石油翻译、能源翻译、环保翻译、钢铁翻译、冶金翻译、生化翻译、建筑建材翻译、汽车翻译、纺织翻译、服装翻译、印染翻译、造纸翻译、食品翻译、农牧翻译、计算机翻译、银行翻译、证券翻译、保险翻译、经济翻译、管理翻译、商务翻译、政策翻译、贸易翻译、法律翻译、互联网翻译、文化翻译、体育翻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