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语罗马尼亚的官方语言。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东支。在摩尔多瓦,被称做摩尔多瓦语。分布于罗马尼亚,此外在苏联、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希腊和美国也有数量不等的使用者。全球使用人口约2600万, 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
罗马尼亚语从罗马帝国达契亚省一带以及多瑙河南岸使用的东部拉丁语演化而来,是东部拉丁语和达契亚土著语言混合的结果。语法结构、语音体系和大部分基本词汇均源于拉丁语。在历史上,曾受到古斯拉夫语、土耳其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法语、俄语等的影响。罗马尼亚语的历史分4个阶段:① 共同罗马尼亚语,是6~13世纪罗马尼亚民族形成时期使用的语言;②古罗马尼亚语,是13~18世纪使用的语言;③近代罗马尼亚语,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使用的语言;④现代罗马尼亚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目前使用的语言。主要方言有5种:蒙特尼亚方言、摩尔多瓦方言、巴纳特方言、克里沙纳方言,以及马拉穆列什方言。各方言的差别主要在语音方面。
罗马尼亚语的特点是:定冠词附在名词末尾,动词的将来时用助动词a vrea(想要)加动词不定式构成。词形变化比其他罗曼语言更丰富。保留了某些其他罗曼语言失去的拉丁语词。1860年以前罗马尼亚语采用基里尔字母,后改用拉丁字母,有5个加变音符号的特殊字母。
罗马尼亚(Romania ),位于欧洲巴尔千半岛东北部。面积23,75万平方分里。境内山 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2300万,是东欧各国中唯一的拉丁民族国家。罗马尼亚 语为国语。在饭店或有的场合,英语、法语、德语、匈牙利语可以通用。首都布加勒斯特 (Bucharest )。货币为列伊Leu.
1944年8 月23日获得解放。1947年12月30日,建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改名为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5 日与我国建交。1989年12月28日改名为罗马尼亚 “。
布加勒斯特景色宜人,绿意浓郁,鲜花盛开,人称“东欧的巴黎”。罗马尼亚人性格开 朗,酷爱音乐,常在各种餐厅即兴演奏,有时尽兴就地跳起舞来,周围鸦雀无声,听不到有 人在说话。除了夏天的一段时间以外,几乎每晚都举行音乐会、歌剧、芭蕾舞表演,入场券 很便宜。在罗马尼亚开展商务活动,在各种场合均宜穿着保守式西装。拜访政府机关,绝对 需要事先约订。
根据当地人的商业习惯,国营机构从9 点开始接受约会。另外,即使约定了 时间去拜访,有时还会再等候一个小时以上,因此自己的时间排定要充分一点。谈生意时, 非等到竞争者的报价资料大部份到齐,绝不会进行洽谈。而一旦开始谈判,买方所提示的买 价,大部低于市价太多,价格压得很低,几经交涉,才有可能做成生意。这种谈生意的方式, 生意成交往往相当费时。
银行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 时至12时,星期六上午8 时至11时半。对外贸 易组织和政府机构办公时间是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7 时至下午4 时,星期六上午了时至12 时半。上午11时半为午餐时间。,罗马尼亚人一般不请外来人到家中做客。但被邀请时,一 定不要忘记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香水、化妆品、咖啡和牛仔裤是送给罗马尼亚人的理想 礼品,也可以送不很贵的带有厂家标记的笔或打火机。
罗马尼亚人一般既面食为主食,有时土豆也作为主食,而土豆烧牛肉是他们的家常莱肴。 各种香肠是他们的特产。罗马尼亚人对盐有特别的好感和嗜好。他们不论吃什么东西,常蘸 些盐和胡椒,因此,在接待罗马尼亚客人时,如果在餐桌上提供盐、胡椒、大蒜,他们会特 别高兴,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了解和尊重。他们一般都不太爱吃鱼和海味食品,也不爱吃清淡 的米饭。
罗马尼亚这个国家有许许多多的传统礼节。比如,男女见面时总是先由男方向女方打招 呼,然后才由女方向男方打招呼。一群男女出门时,总是男子礼让女士先行,男士照顾女士 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风尚。罗马尼亚农村妇女的头饰,不仅美观实用,而且也是婚否的标志。 在农村或山区迎接贵宾时,人们总是先送上整块新鲜的大面包,端上放盐的盘子,请客人掰 下面包蘸盐吃(据说面包和盐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接着还要请客人饮木桶之酒,这些都 是当地人民招待贵宾的传统礼仪。在黑海之滨的北埃福里亚地区,人们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 帐篷,成群的男女,一丝不挂,浑身上下涂满黑色的泥土,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这是罗马尼 亚人在进行闻名海外的“泥浴”。
罗马尼亚海关规定,免税香烟200 支,或烟草(雪茄)半磅;酒1 瓶。本国货币禁止携 带出入境,只有对苏联、东欧等国公民,准许携带出500 列伊。罗马尼亚公民去苏联及东欧 各国,准许携带出350 列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