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语可能从一种原始的语言演变过来的,北方拉普人的萨米语可能在公元1500年-前1000年就分化出来了,芬兰语的形成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
最早的用芬兰语所写得的文献出现在16世纪初叶,土尔库的主教米卡尔·阿格雷考拉(Mikael Agricola)用芬兰语翻译了《圣经》的一部分。到了16世纪,才有许多芬兰作家开始用芬兰语创作,但是重要的文献还是用拉丁语写作的。直到1809年芬兰还是从属于瑞典的,而之后一直到1917年芬兰则是沙俄的大公国。在芬兰丛属于瑞典期间,芬兰语只是第二语言。直到1863年,在直接涉及芬兰语为使用语言的居民的事务时,芬兰语才被政府颁布与瑞典语具有同等地位。
阿格雷考拉用dh和d 代表浊舌齿擦音(相当英语中在this 中的th),用tz 和z 代表清舌齿擦音(相当英语中在thanks中的th),后来语音有所变化,舌齿擦音已经在芬兰语中消失,在东部方言中dh变成了j和v,在西部方言中变成了r或l,tz变成了ht 或 tt;他用gh 和g 代表浊软腭擦音,现在这个音也已经消失;他用Ch, c 或 h 代表清软腭擦音,现在这个音已经变成喉音h了;阿格里高拉创造了许多词,他用了大约8500个单词,有60%现在还在使用。
芬兰语在很长时间内都受到瑞典语的影响,特别是词汇。从1827年土尔库被确立为首都开始,可以说芬兰语的标准语是从西南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19世界又增加了来自东部芬兰的影响。民族主义运动对芬兰语的语言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语言学者都想将芬兰语“芬兰化”,这是指废弃瑞典语借词以及一些直接借自于瑞典语的语法结构。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芬兰有三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该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诗人托查里斯·托佩利乌斯的建议制作的。
国徽: 为红色盾徽。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九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狮子象征芬兰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
自然地理:面积为33.8145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达2600万公顷,人均林地5公顷,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树种以云杉林、松树林和白桦林居多,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
南部的塞马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芬兰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素以“千湖之国”著称,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芬兰的海岸线曲折,长达1100公里。鱼类资源丰富。芬兰有三分之一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寒冷、多积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阳,夏季5月底至7月底昼夜都可见到太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新译通翻译的主要类型
资料翻译:商务、技术及法律性文件资料的翻译:合同、技术资料、招投标书、产品说明、公司简介、研究报告、出 国资料、公证材料、个人简历以及文艺作品的翻译;
现场翻译:国际会议和各种谈判的口笔译服务,大型国际会议同声传译。
软件翻译:计算机软件的翻译、编译和测试等汉化项目服务
网站翻译汉化:网站建设及汉化、中文网页翻译、网站维护 |